□瑞蓮 □鐘衛攝
  就像川菜少不了辣味,過去,在肝移植術後抗排異的過程中,激素作為肝臟移植的免疫抑製劑也是不可或缺的。然而,隨著激素的長期應用所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,如感染、抵抗力降低、腫瘤複發等,“換肝”病人的激素少用、甚至不用逐漸受到關註。日前,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行外科論壇,該院副院長、上海市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彭志海教授介紹,他所帶領的團隊早在2003年便開始對肝移植病人應用無激素方案,十年來,該院肝移植病人平均十年生存率超過了60%,許多人早已像正常人一樣融入到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了。
  馮阿婆曾經是個名副其實的 “老煙槍”,煙齡已有30多年,並患有多年的肝硬化,此前她因腹痛、腹水、黃疸來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,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人右肝有占位性病變,確診為原發性肝癌。考慮到馮老太至今已經歷過膝關節置換術等大小手術4次,再經歷如此大的肝移植手術,風險、難度、壓力之大都可想而知。但面對病人家屬的懇求,專家們決定迎難而上。彭志海教授主刀為老人成功施行了原位肝移植手術。但是,由於長期吸煙,多數時間又卧床養病,阿婆的心、肺、腎等器官儲備功能很差,老人在術後相繼發生了嚴重的肺部感染、急性心功能不全及腎功能不全,一系列難題不斷出現。
  經過多次全院專家大會診,最終制定了以控制感染為重點、將免疫抑制治療對抗感染的影響減到最小的詳盡治療方案,同時保護腎功能、治療心衰。之後,患者肺炎好轉,心臟、腎臟功能恢復正常,馮阿婆成功地脫離了術後危險期,生活已能基本自理。
  彭志海教授介紹,他們曾對那些接受過激素治療的肝癌肝移植病人進行隨訪時發現,患者的預後情況並不樂觀——不僅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發病率較高,而且腫瘤極易複發,通常短則半年就會出現肺上轉移。究其原因,術後大量激素的應用被證明與原發疾病,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腫瘤的複發息息相關。
  團隊經過多次動物實驗證實,採取早期撤離激素方案甚至無激素免疫抑制方案,在不增加排斥反應的發生率的前提下,可以減少術後感染,與糖尿病、高血壓病、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複發。彭志海教授表示,如今,他們通過綜合評價肝移植病人排斥發生率及藥物代謝率,對病人術後用藥進行控制,個體化應用免疫抑製劑,確保在不排斥的情況下,盡可能地降低藥物毒性。據瞭解,目前該院移植後併發症控制發生率指標已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,以肝移植術後最常見的膽道併發症為例,該院的發生率僅為4.6%,而歐美成熟的移植中心這一數字為7%-10%。該院肝硬化的病人一年的生存率可以達到91%,符合國際先進的米蘭標準(年生存率89%),三年生存率更是超過美國的標準。
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鐘林教授介紹,為了幫助肝移植病人更好地回歸社會,醫院還會定期對這些患者進行宣教,組織他們進行旅游,對於那些存在焦慮心態的患者,醫院還會邀請已經成功“換肝”的“過來人”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。鐘教授表示:“肝移植病人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信心問題,而要想增強他們的信心,病友的話比醫院心理醫生的話更有份量。 ”
  (原標題:“換肝”病人不用激素抗排異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27gufk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